俗世中人,好文字。

伶仃之途

世上的新生儿都是怪物。

听说有的婴儿刚出生时不会呼吸,要靠人拍打才能发出此生第一声喘叫。真奇怪,如果没有人拍打,会有健康的婴儿在刚出生时把自己憋死吗?就算掩住兔子的口鼻,几分钟之内也必然会收获激烈无比的挣扎拍打,没有人护理便这样毫无求生意念地憋死,就仿佛没有人欢迎就不从洞内钻出一样。可见,上帝仁慈无比,不受欢迎的孩子就算降生下来也不用忍受人间的苦楚,早早在睡梦中结束纯洁的一生。

然而如果有的孩子,没有经过拍打就肆意无比地哇哇叫喊,就平白少了那一层确认的防护了。但能有这样力量的孩子,就算不受欢迎,世上所谓的磨难对他而言也不会比忍受产道的挤压更痛苦吧。

所以无论此时的父母是有多么欣喜或烦忧,对于新生儿而言,这仅仅是一个存活与否的是非问题,只有本能,没有情感,情感都是纷杂世界的产物。

他们所有的,是世界上最原始最本源的存在。几月大的时候,眼睛就能逐渐感光,光影变幻下,瞳孔不断放大缩小。这个场景自然人人都有,但只有这时才会让人意识到这完全是自然现象。就像在还不懂情绪的时候,人被迫接受一切刺激,因为不懂恐惧与悲伤,惊愕就是它原来的样子。化学与生物可以将情绪拆分成无数分子式,但却不能像婴儿一样将它们还原。

世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新生儿更纯粹更可怕。他自然不知晓他出生背后发生的人间情事,而因为无情绪,崇尚理性的哲学家大抵可以将他们奉为宗师。研究哲学,是件违背本能的事,本能是让人依存而不是让人分析的。自杀而亡的哲学家也只是被迫而死,他们死时,天主教不给他们以仪式,理智之光也不给他们以陪葬。无情绪地死,同无知觉地活一样简单,就像无神经的草履虫,却没有别的人类能做到这一点。能毫无知觉将自己闷死的新生儿,毫无疑问是研究此项事业的最佳候选人。*

从人类诞生的伊始,就不断有新生儿出生。但过了万年之久才有人逐渐窥破他们世界的真实。人类的童年,也有着新生儿一样的特质。马丁松断言,这是一种残忍与冷漠,孩子才有的,残忍和冷漠。*这从古代的神话可以鲜明地看出,在本能未被世尘所掩盖之时,一个神明可以如此明晰地告诉你为何而生,为何而死。不留余地,冰冷无情。

人在出生的一刻也许确实担得上神之子的名号。一个新生儿,一个来到人间却不带任何行李的旅者,凭借着自出生以来便有的他人的怜惜,可以完满地度过整个不能劳作的婴儿期。是女孩,也不是男孩,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,都会喜欢他,爱护他。这样的现象会持续到他的少年时期,十六岁一过,他就正式地拥有性别。在此之前,他拥有一切人的爱,此后,他获得的就是一半的人群中,更浓厚更强烈的爱意了。*

原来那样冰凉的一个孩子,终究也要为人间的汤羹所惑,为女性的温暖所惑,最终失去原有那一份果断,让过往的记忆安静地沉睡下去了……

只有神明看着我们这样行走。

 

*周国平也曾说过:新生儿是哲学家,儿童是诗人;

*引自哈瑞·马丁松《荨麻开花》;

*赫尔曼·黑塞曾在《知识与爱情》写过类似的话。

评论
热度(8)

© 聿梣 | Powered by LOFTER